炎热的“三伏天”模式即将开启。每年这个时候,全国各地的中医院都会通知大家去医院贴三伏贴,那么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贴敷呢? 三伏贴怎样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呢?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看看。
全文目录:
1、为什么要在三伏天贴敷呢?
2、三伏贴怎样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呢?
3、贴三伏贴要注意什么
我们来看,在冬天治寒证,就像在雨天晾衣见效缓慢;而春夏,尤其是三伏天,由于气温升高,人体内阳气上升,经络通达,气血充沛。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,能最大限度地驱风祛寒,祛除体内沉痼,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,并为秋冬储备阳气,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。
现在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的地方不少,如何进行筛选,如何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可是一门学问。
第一,顺应天时最为关键。
首先要清楚今年的三伏时间,头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,即7月17日入伏;8月7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6日为末伏开始;中伏在头伏、末伏之间,今年的中伏为20天。所以今年的三伏为40天。
传统贴敷时间是在初、中、末伏人体阳气最旺盛时期进行。但是我们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阳气虚弱,虚寒体质的人群,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,这一类人的阳气很难在三伏时节充盛起来,并不能形成足够强大的驱邪之力。因此三伏之前的鼓舞阳气,显得尤为重要!另外三伏天气潮湿和闷热,极易导致湿气困脾,阻遏阳气,并且三伏灸期间,身体的代谢非常旺盛,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低下,很难将代谢产物充分地排出体外,可见三伏之后的健脾阳祛湿邪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因而,三伏前后必须针对性地给予加强贴。
还应由于今年的中伏为20天,时间较长,应帖敷两次,以便于效果叠加增倍。这样算下来,从7月7日的伏前加强贴,到8.26的伏后加强贴,一共需要帖敷6次,三年为一疗程。
第二,药贴和穴位的选择也要有理可循。
入伏前鼓舞阳气,要从补益肾阳着手,并在选穴和选药上全面考虑。以入肾药物为载体,帖敷相关穴位,激发肾中之元阳,如同划一根火柴,点燃身体阳气生发的源头。中医强调春夏养阳,如果错过春天生发阳气的大好时机,此时也是很有效的弥补。三伏后,则应振奋脾阳,健脾祛湿性药物和穴位相结合,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,起到扶正固本,事半功倍的作用!
第三,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应贯穿始终。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。根据不同的体质,不同的身体情况,应针对性地选择穴位进行贴敷。
1、并非任何人都适用
三伏贴虽好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,三伏贴里面含有一些药物,制作好了敷在皮肤表面即可。由于部分的药物成分,很容易刺激皮肤,因此,患有皮肤病,或者皮肤破损的人,不能贴三伏贴。
此外,要记住来月经的女人、怀孕的女人、对中药过敏的人,也都不能贴三伏贴,如果贴了容易造成不适。
2、贴完要注意保暖
贴三伏贴之后,在药物的作用下,人的皮肤毛孔会处于舒张状态,此时如果待在空调环境中,或者说吃了寒凉的食物,则很容易导致寒邪侵入体内,将会影响三伏贴的效果,而且容易患上感冒。
所以说,贴三伏贴之后要注意保暖,而且贴完之后也要做好保暖措施,不能立马吃冷食或者说洗冷水澡。若是待在空调房内,要记得穿好长袖,在腿上盖好空调被,帮助身体御寒。
3、注意使用数量
想要三伏贴的效果发挥良好,需要贴对位置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最佳的穴位贴。所以说,并不是贴的数量越多越好,贴太多了身体反而会受不了,导致皮肤出现疼痛、灼热等不适。